金南佶、金英光主演的Netflix最新动作惊悚剧《枪口彼端》,讲述当韩国不再是“无枪械国”,非法枪械大量流入民间,不同处境下的人们拿到枪后会如何抉择的人性故事。
这部剧题材设定如同一个“社会实验”,用枪引出校园霸凌等诸多韩国社会问题,单看是老生常谈,但放在一个枪械流入的背景下,确实让本质上同为“以暴制暴”的叙事出现了新的爽点。
从第一集的考试院男,因为受不了各种不遵守规则的人,忍无可忍最终爆发、无差别屠杀考试院;为死去的儿子讨公道而进行一人示威的母亲,最终举起枪来杀害了加害方公司的上位者;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反转成为校园枪击案犯人,从教室到图书馆一路杀疯了······
以暴制暴的爽剧叙事一次次奏效,以致于诸多弹幕评论“霸凌者怎么没死、怎么不快开枪”之类的言论,看得出戏中角色到戏外观众都是真“杀疯了”,竟然因为奎镇最后没能杀了霸凌者而感到“不爽”?
试想如果他真的开枪杀了霸凌者,将面临法律实刑,等于毁了自己人生,而且他还有一个爱他的妈妈······
正如文白所说。剧中有苦衷的人们开枪,同样也会让观众对这种愤懑产生共鸣,调动起观众们的情绪更加投入故事。因此剧中拿起枪的人物,除了电子脚铐男,其他几乎都有正当合理、引人共情的苦衷,这种叙事渲染了一种情绪——当那些坏人被枪杀,真是大快人心。
前8集都是这样,期间穿插一些男主李道对枪的态度——“枪既不是正义也不是力量,它只会让你走向毁灭”,但略显说服力不足。
人们看到的就只有被欺压的角色们拿起枪来的爽感,故事是这样被引导的,爽点是被预设好的。如果按照导演说这部剧是反暴力主题,那么在前8集故事中是没有说服力的,颇有拉偏架的意味。
直到最后两集,也是大家公认不够爽的部分,我才看到这部剧真正想讨论的内容——当枪支泛滥,人们之间会充满恐惧和不信任,只要有一声枪响,不安的人们就会自觉地互相无差别攻击。
这就是一个“社会实验”,投入某个变量、观察人类的行为。抛开爽剧思维,把这部剧当做社会实验来看到最后会更有趣!
哄抢免费枪支的情节,众人的心态也很好理解,并非出自贪婪或暴力本性,而是恐惧心。如果别人都有了枪、只有自己没有,就没法自我保护,烟雾弹更是加强了未知的、看不见的恐惧,第一声枪响,人们互相都觉得是不是有人要攻击自己,而率先展开了攻击。
这里的第一枪,我倾向是文白开枪打了自己。李道在看不见文白位置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开枪。文白是这场社会实验的“殉道者”,反正也没多久可活了,不如“扣下扳机”、引爆这场人性战争。
烟雾缭绕中李道救下了人群中手足无措的小学生,就像当年所长救下年幼的他;遭遇了职场霸凌的年轻女护士,是否大家都期待着她开枪“整顿职场”?结果她看着李道救小学生的新闻画面、放弃了攻击,最后把枪上缴了。
人性之善的力量只能靠这样子在人与人之间传递,虽然微弱但至少还有希望,结局似乎要传达这样的意图。
还有一段印象深刻,当所长女儿遭遇全租房诈骗自杀,曾经劝李道放下枪的所长,也举起了枪,把枪口对准了诈骗犯,这次换李道来阻止所长。
绝望的所长这才感同身受,仇人就在眼前、却不能亲手复仇的绝望,总是说着要用法律来制裁,但所长直到这时才真切地意识到,“法律离我们太遥远了”。
某种程度上算是“未经他人苦、莫劝他人善”。对于文白的遭遇也是,年幼被诱拐、卖到国外被挖器官,会变得如此扭曲也完全可以想象。
从主角到枪击案件相关的众多角色,这部剧可以说是集合了各种社会弊端、疑难杂症的大乱炖,当然也是现实的浓缩版。反应的很多是东亚环境下的共同问题,对于那些苦衷、人们多多少少都能有所共鸣。
在韩国这种环境下,枪的出现无疑是毁灭性的。那些压抑了很久的、无法化解的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,一旦突然开了口子,必然是像剧中这样,迎来大爆发。谁能保证自己是某个人扳机下的幸存者呢?如何解决社会的疑难杂症,仍然是丞待解决的问题,但枪必须从答案中排除!